图文载自我SPACE
http://evarnold7.spaces.live.com/blog/cns!3C4928A5D97A0C8E!833.entry
老师从小教育我们,要开展批评,先要先开展自我批评。于是在剖析《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之前,我先剖析我为什么看枪版。
——————我是自我剖析线——————
对于很多大陆影迷来说,等待《黑暗骑士》的到来(不论以何种形式)或许是2008年最主要的功课。DVD貌似要等到12月上旬,而院线放映更如浮云,从网民到媒体,几乎都认定引进无望。我至今仍然妄想此片的意识形态问题可以通过不伤筋动骨的方式解决——如果你看过6年前的《天鹰战士》,你就一定知道我们引进方的滔滔胆略和无影剪刀都是世界一流的,没有之一——《黑暗骑士》进不了,那可以翻身变成《黑鹰战士》嘛;今年名额满了进不了,明年还有希望嘛。
然而,“漫长等待”会产生一个比“无法引进”更可怕的问题。爆炸的资讯不断地让剧透侵蚀着我们的眼睛,夸张的好评率更无限堆高了我们的期待。我真的害怕重蹈几个月前的覆辙:经过整整8个月的漫长等待,当我憋到真正的《EVA新剧场版》DVD入手时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史记•游侠列传》
当Gordon警长举起利斧砍向那盏召唤暗夜统治者的信号灯时,一个信仰消失了,然而另一个正在人们心中悄悄形成。
幻想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披着斗篷的梦,Superman,Zoro,自然也少不了Batman,他们为这些渴望冒险的心灵创造了充满刺激的乐园,让他们以尚显稚嫩的声音向寻求庇护的弱者——通常是被毛虫吓哭的little MMs——喊出惊天动地的一句“Here comes the HERO!”,用一只刚刚在公园沙堆里探险归来从而看上去很沧桑的手,无畏地抓住那没有教养的冒犯者,踩死它?Never!至少Batman是从不杀他的对手的,不管多么罪大恶极的犯罪嫌疑人(一个拗口的称谓,不是么?但做为法律专业人士,我们都清楚“未经审判任何人不得被定罪”这条时髦的规则),都要留待那些身穿制服姗姗来迟的专业清道夫来处理,于是,我们年轻的Hero决定把这只毛虫“送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游侠或英雄
EEO影评人 焦建 有种说法是,《黑暗骑士》可以作为标志——《黑暗骑士》之前,以及《黑暗骑士》之后。这不仅仅是针对这部已经连绵了十数年时间的“蝙蝠侠”系列电影来说。整个漫画式英雄电影,都可以拿它来划分时代。
因为《黑暗骑士》的出现,让漫画英雄电影里的人物,变得不再简单。
高谭市,一个虚幻的城市。这里面究竟蕴含了多少无奈?瑞秋对蝙蝠侠说,只要高谭市不再需要你,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可惜罪恶无穷繁衍,他们永远都等不到这一天;蝙蝠侠希望能够让法律公义成为高谭市的真正执法者,他可以因此“退休”,可惜现实中的暴力总是要比法律显得更加有力,正义即便没有消失真正到来了,也已经是“迟来”;检察官哈维相信法律和正义,相信自己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平灭邪恶,可惜再强忍的心灵,在面临无边的黑暗时,也有被摧折的危险。
与通时期相比的《钢铁侠》这样的电影相比,《黑暗骑士》显然塑造了足够真实有力的人物形象。而整部电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到结局,全部都是悲哀,没有希望存在的生活里面,人之所以能够活下去,只是因为
为什么要让大卫芬奇来拍本杰明?我很生气。这几乎毁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偶像地位。
如果要让影片更黑色,干吗不找蒂姆波顿?他的童话气质刚好契合这个题材,影片原著不过是菲茨杰拉德给科幻杂志投的稿,它本该就是个神叨叨的故事。
然而他们找了《阿甘正传》的编剧,找了擅长现实题材的大卫芬奇,终于把它的灵气彻底消灭,成为一个披着科幻外皮的美版《我这一辈子》。
81届奥斯卡提名揭晓了,《本杰明巴顿》得到13项提名,而《蝙蝠侠黑暗骑士》却无缘最佳影片奖。
生不逢时!
今年的动画安妮奖把最佳长片颁给了《功夫熊猫》,《WALLE》居然颗粒无收。有中国影评人洋洋自得的认为这是“奥运年”效应,我倒不相信美国人会人穷志短到这种地步。
我宁愿相信,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笑比哭好”。
《本杰明》还是一本温暖人心的片子。即使大卫芬奇让它蒙上黑色调,那至多只是浅黑色。《黑暗骑士》才是直指人心深处最黑色角落的残酷故事。在流行奥巴马式美国梦的当下,它无缘奥斯卡,活该。
还有谁能像希斯莱杰这样去入骨地诠释一个娱乐性角色?
“蝙蝠侠:黑暗骑士”All the little things made this movie iconic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ongbao365.com/t/aid-1534.html